当前位置:恋上书屋>都市言情>领先四十年>第十三章 救救古建筑(补十三号)

第十三章 救救古建筑(补十三号) (1 / 4)

宁厂古镇,在巫县历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。

譬如巫山的奶奶杨天秀老人,娘家就是宁厂的大盐商。

回来的路程中,遇到巫正阳那一码子事,加上时间又比较晚,就没有过来。

在大街上溜达,好久没有体味到这种休闲适意的感觉,什么都不做,什么都不想,漫无目的找找曾经的记忆。

突然就听到人说宁厂要搞拆迁,动了心思来看看。

在任何旅游风景区,特别是国外,越老的建筑,越是有人来参观游览。

在中国,地方政府不少不注意环境保护,古建筑所剩无几,实在堪忧。

就像在和风,当时巫山根本没想到,边远地区居然还有古老的建筑,差点儿犯错误,把寺庙给拆除了。

走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,宛如回到了古代。

这里的房子,都是木头制作。

不管是另一个时空还是这一世,从来没听说过宁厂生过火灾,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奇迹。

木板房只是最外面的一层,里面还是有夯实的土墙。

家家户户的大门敞开着,可以看见屋里的家具都是木头的。

木桌子、木椅子、木凳子,就连推石磨的把、油坊榨油的榨都是木头做的。

宁厂镇最古老的一条街道,名字叫谢家街。

“老者,请问这条街上姓谢的人很多吗?”巫山看到一个在街边晒太阳抽旱烟的老汉,禁不住问。

巫县和江浙一带比起来,地域辽阔。

前世的巫山,生活在三区,宁厂是二区,两个区虽说序号连在一起。距离还相当远,中间隔着县城、一区。

在交通不便的年代,根本就没来过这里。巫山对宁厂一点儿都不熟悉。

“这个客,谢家街可有一段历史了。”老人把长烟袋在石板上不紧不慢磕着。

这时。巫山才现,台阶全部用石头砌的。

“不过,姓谢的没有人了。”老人的眼睛望着白云朵朵的蓝田。

也不知道是那个年代,老谢油坊不要说在巫县的前身大宁县,就是在整个巴蜀东部都相当有名。

按说,宁厂就是一条峡沟,没有油菜籽的来源。

油坊所需的原材料油菜籽,要从五区的徐家坝、一区的鸡头坝、马镇坝、三区的羊桥坝和四区运过来。

那个年代。没有公路,肩挑背磨或者骡马托运,成了最常见的运输方式。

在宁厂开油坊,成本和在那些地方比起来,成倍增加。

但当年的谢家当家人力排众议,硬要把油坊建在这里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