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恋上书屋>都市言情>信息时代之光>第二百五十五章 余波闲谈(一)

第二百五十五章 余波闲谈(一) (1 / 3)

与众不同的《十月围城》上映,观众们反应非常好。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紧凑流畅,扣人心弦,很典型的商业故事片模式。武打场面精彩好看,除此占多数的拳脚和冷兵器打斗之外,还有枪战,爆炸,马车追逐戏,该有的惊险刺激场面都有。而且都是配合情节来的,紧扣主题,不是为了凑场面好看而硬塞进去的。

尤其是在网上,前几个月就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这部电影引起了大部分网友的关注,很多网友观影后第一时间把感想写在论坛上。

其中一篇文章极具代表性,也是最火的帖子之一。

它写道:“这是一部以小人物的角度去拍摄的主旋律片。它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贴近,接地气。不再像以前的主旋律片,一水的高大全,看多了就觉得虚假空洞...”

“但是《十月围城》就不同,它通过一个社会不同人物的视野去看待同一件事-葛敏。有热血学生,有爱国文人和富商的,有唯利是图的小警察,有微不足道的贩夫走卒,他们眼里的葛敏,慢慢汇聚成了《十月围城》。里面的人物往往显得很渺小,甚至显得很自私,但就是这些,才让这部电影显得很真实。这些小人物牺牲时,才让我们的心感受到那份痛楚-‘欲求文明之幸福,必经文明之痛苦,而这痛苦就是葛敏’...也充分印证了一点,历史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。”

“最出彩,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反派,他不再脸谱化,不再是丑陋、愚蠢、凶残,他也满腹经纶,说出的大道理能让博学多才的爱国文人陈少白,不知如何回答。甚至他也爱国,只是他爱的是腐朽的清廷。他确实凶残,但恪守着最后的人性-师道,两次三番放过自己的老师,最后还死在了老师的背后一枪。临死前如同烈士一般,大吼一声‘已报国恩’!”

“这一幕,跟陈少白背后开枪,杀死几次饶过自己性命的学生后那种彷徨和迷茫;李玉堂抱着儿子痛哭,经历着葛敏给他带来的切身之痛;以及学友哥领盒饭后那个长镜头,成为我记忆最深刻的四处场景。正是这种戏剧化和反衬对比,把矛盾和冲突最大化,才会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,当时社会的昏暗,多少仁人志士,为了解除民族的苦难,在痛苦中摸索着。”

“确实,我们感受到了那份痛苦,那份悲愤,那份激昂,那份热血...我们也明白了,我们能感受到这些,是因为在内心深处,我们一直都深爱着这个国家,这片土地。”

但是也有不少保守的电影人和评论家,抨击这部电影,三观不正。他们大声疾呼道:“如此严肃的题材,不能用这样儿戏的手法去表现,简直就是在侮辱先烈,污化我们的葛敏事业...”

沪江某酒店的户外,丘好问看着这些报纸,笑着对岳安宁说道:“这些家伙,扣帽子的本事个顶个厉害!

“现在他们还是舆论的主流,众口销金,不容忽视啊。”岳安宁劝道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