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恋上书屋>科幻悬疑>未来旅行社系统>第104章 下山

第104章 下山 (1 / 3)

法王寺现存隋、唐、元、清时期佛塔数座,分别是位于法王寺后山坡上的密檐式隋塔、单层唐塔。

密檐式隋塔15级方形砖塔,高约40米,周长28米,塔体壁厚213米,黄泥砌缝,外涂白灰。塔身密檐层层外迭,迭出塔身最宽者约90厘米。另外,塔身的高度和宽度由下而上递减,呈抛物线形。塔南面辟一塔门,可直入塔心室。塔心室为方形,上部是空心建筑,从底层可视塔顶。塔心室内供汉白玉佛像一尊,是明代永乐七年(1409年)九月,周王为生子所送,称南无阿弥陀佛,玉佛之右下角和双手已残损。

单层唐塔在密檐式唐塔的东边百余米,共3座,均为四角形单层砖塔。虽然铭记已丢失,塔刹和塔基有所剥落,但仍可看出它的造型和制作手法。南面一座塔高约10米,周长1752米,壁厚133米。塔刹上置覆钵,一半球形砖砌台墩,四周镶砌8块雕花石。为覆钵之上有仰莲式石刻圆盘绶花,绶花之上轩置鼓镜式相轮,最上端为一石雕宝珠。塔刹一周雕刻有莲花卷草、飞天等浮雕,图案精美,为嵩山古塔中之仅见。这3座唐塔皆用黄泥混溶凝固,千百年来,虽历经沧桑,但仍傲然屹立,并保持着初建时面貌,为研究唐代的建的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。

元塔位于法王寺西卧龙岭之巅,是一座六角形七级砖塔,高约6米,周长72米,全部用水磨砖垒砌,饰有多种砖雕图案。塔身第一层南北辟假门,饰雕扇门,迭涩檐下置砖雕斗拱一周,以上各层均为迭涩出檐。塔身嵌塔铭1块,高98厘米。宽50厘米。据寺前《月庵海公道行碑》记载,该塔建于元仁守延佑三年(1316年)五月,为月庵海公圆净之塔。这是嵩山地区雕刻最为精细的一座元代砖石墓塔。

清塔位于法王寺北百余米。名曰弥壑澧公和尚塔,六角形七级砖塔,高约11米,周长78米。塔身刻有各种花卉图案,嵌有青石塔铭1块,塔刹为青石雕刻,高约12米。

在王寺“舍利塔”地宫中还有重大发现,出土了世界罕见的“飞天舍利盒”和“舍利子”及三颗“佛牙”等20多件国家珍贵文物。

尤其是“飞天舍利盒”,小巧玲珑,鸟首人身,作吹萧状,雕刻精细,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
地宫中还发现国内罕见的趺坐真身包骨像一尊,彩绘袈裟依然可辨。这是豫省发现的唯一一处真身坐化像,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佛教价值。

“佛牙”的发现,更是预兆了王寺今朝重兴,再放光芒。

法王寺这些文物在我国佛教史、建筑史、金石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,为历代所重视。

临出寺前,罗小佳还为了‘嵩门八景’特意向僧众打听了一下其余七景。

分别是嵩门待月、卢崖瀑布、箕阴避暑、少室晴雪、轩辕早行、颍水春耕、石淙会饮、玉溪垂钓。

“现在哪里都有八景,话说我连潇湘八景都没看过呢,那个橘子洲头的江天暮雪,我每年冬天都准备去看,可是每年都雪灾,还暮雪,过去直接暮年了,冻都冻死了。”李军抱怨道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